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3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23-04-14 信息来源:秘书工作 浏览次数: 【字体:

睡眠是对抗疾病的一剂“良药”

我们生病尤其是遭受感染性疾病时,经常会困倦。很多人认为,这是病让人没精神了。这么认为固然没错,但大大忽略了睡眠在对抗疾病、维护健康中的作用。睡眠是人类重要的自我修复行为,是对抗疾病的一剂“良药”。

睡眠时尤其是深度睡眠期间是人体进行自我修复的关键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睡眠绝不是为了“恢复精力”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为生物的自我修复行为“赋能”。

比如,我们感染了病原菌,昏昏沉沉的,睡眠比平时明显增多。睡眠和免疫力是相关的。实验发现,动物体内的某种抗菌肽,不仅能促进睡眠还有抗菌作用。睡眠能让动物渡过细菌感染难关,增加存活概率。

再如,我们的基因会突变、会断裂,继而带来衰老、细胞功能异常,甚至癌症发病风险增高。而人体有一种让突变、断裂的基因修复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深度睡眠期间得到增强。

又如,大脑重量仅占人体2%左右,但耗氧量却高达人体的25%左右。大脑就像一台快速运转的大型计算机,如果它产生的代谢“垃圾”过多积聚,会影响人的认知、增加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期间,大脑胶质细胞体积可以缩小60%,这样是为了给脑脊液留出空间,以便其加速循环,清除代谢“垃圾”效率增加10到20倍。

睡眠障碍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甚至疾病

睡眠不足会引起内脏脂肪堆积,再加上管不住嘴,摄入的热量多了,就会使人发胖。

睡眠障碍还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糖尿病风险、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研究表明,中年时期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到了晚年有更高的风险换上阿尔兹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

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精神健康,让人焦虑程度上升;青少年时期睡眠受到干扰,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社交。

更严重的是,无论是睡得过多还是过少,或者昼夜节律紊乱,都与某些类似的癌症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所以睡眠是维护健康的一剂“良药”。

好的睡眠具有五个特征:早睡早起、时长充足、不失眠、不打鼾、白天不怎么打瞌睡。但在当今的工作强度和环境下,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并非易事。有人入睡困难、睡得“不香”,有人平时熬夜、周末“补觉”,也有人开灯睡觉,这些都不是好的睡眠。

根据权威研究提5条建议

第一:保证睡眠时间。建议成年人每晚睡7至9小时,老年人每晚睡7至8小时,6至13岁儿童每晚睡9至11小时,14至17岁青少年每晚睡8至10小时。而对于什么时候入睡,并没有特别精确的时间。睡少了对健康不利,睡多了同样不好。成年人睡眠时间过长,超过9至10小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第二:适度午睡,减少“补觉”。有些人习惯了午睡,一到中午必须眯一会儿。这是可以的,但时间一定要短,建议不超过20分钟。午睡太长晚上容易睡不着,打乱昼夜节律。有的年轻人平时加班熬夜,到了周末“补觉”,这样做同样不科学,健康状况会变糟。

第三:科学诱导睡眠。热水泡脚是个好办法,有助于缓解压力,容易入睡。睡前阅读也是放松大脑和入睡的好方法。你可能会担心阅读会让大脑更活跃,那要看读什么。如果是一本逻辑性很强的书,大脑也会“偷懒”,容易进入困倦状态。另外,设置闹钟,有助于踏实入睡。

第四:增加睡眠深度。有研究表明,厚被子和毛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机理可能是通过深层压力,刺激副交感神经以及某些有助于改善睡眠的激素水平,起到镇静、放松作用。睡前3小时内少喝水,不要进食热量高的食物,不做剧烈和长时间运动。采用遮光好的窗帘、眼罩,减少光线刺激,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没有证据表明睡前喝牛奶可以改善睡眠。

第五:长期失眠建议就医。如果长期、严重失眠,建议到医院进行诊治。很多医院开设了睡眠专科,可以检查一下有没有焦虑、抑郁、身体器质性疾病等引起的睡眠障碍。

好的睡眠经验因人而异,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或许你正拿着手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那就闭上眼想一下吧:熟睡后,白细胞在追着病菌跑,它们擦亮“火眼金睛”四处寻找癌变的细胞、断裂的基因并加速修复,脑脊液加速循环清除衰老物质;血管弹性在变好,精力在变好,会让体型更好,皮肤更有光泽,一切都在变好。还有什么事比睡个好觉更重要呢?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作者薄世宁,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