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2年第29期

发布时间:2022-07-29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多渠道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市委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文明常德·书香党办”读书活动,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登部分同志的读书心得,供大家学习交流。

择高处立  就平处坐  向宽处行

——读《左宗棠全传》有感

杨志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近段时间,自己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秦翰才先生的煌煌大作《左宗棠全传》,印象深刻,受益良多。

这部书给我的整体印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呕心力作。秦先生从1936年开始动笔撰写,前前后后写了十几年,四易其稿,1949年初结稿后,又因各种因素不能出版,直至60多年后才出版面世,可谓历经坎坷。全书约30万字,共77节,以时序和专题的形式,评述了左宗棠的一生事迹,被誉为“迟到了70多年的首部系统研究左宗棠专著”。二是不尚虚诬。秦先生的《左宗棠全传》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著作,引用书目多达360多种,书中对历史史实的论述引用了大量原文,注明作者、书名、篇名、卷数,以这种方式引文并出注的方法在其他左宗棠研究著作中无出其右,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极可称道的。三是力透纸背。秦先生的《左宗棠全传》既系统讲述了左宗棠生平事迹,又分块总结了左宗棠在治军、理财、盐政、治水、兴教等方方面面得失,整部书内容系统全面,论述见解深刻,具有很高的学习参考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左宗棠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其一生三次落榜,三遇名师,三度教读,三入幕府,三定疆土,三任总督,可谓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尤其是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运筹帷幄的经纬谋略、不以肥家的崇俭之德,穿过百年时光,依旧个性鲜明地屹立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值得学习效仿。

一、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左宗棠年轻时在新房写下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途经长沙相赠左宗棠的对联。纵观左宗棠一生,始终将这两句话铭记在心、付诸于行。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侵占新疆伊犁、英国意图瓜分新疆西北的严峻形势,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在朝廷昏庸、权奸掣肘的情况下,指挥西征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败盘踞新疆13年之久的英俄走狗阿古柏,并以69岁高龄毅然抬棺西征,迫使沙俄侵略者交还伊犁,最终收复全疆,这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如果没有左宗棠,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很有可能就不在祖国怀抱了。此后,面对法国意欲霸占中国台湾的图谋,72岁高龄的左宗棠慷慨请行,撑着重病之躯,走上抗法前线,并向清政府建议将福建巡抚改为中国台湾巡抚,最终促成了中国台湾建省。应当说,收复新疆,促成中国台湾建省,是左宗棠家国情怀最生动的体现,也是左宗棠一生最突出的两大功绩。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厚植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仍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不久,围绕安倍晋三被刺杀,少部分精日分子大肆发布精日言论,企图搞乱人心、混水摸鱼,包括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尤其是作为青年一代,不一定能像左宗棠一样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该有的民族气节必须要有,对挑衅历史定论、挑战民族大义的言论和行为,该抵制的抵制,该驳斥的驳斥,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记忆、捍卫民族尊严。

二、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所谓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左宗棠所处的晚清时期,读书人皆以研读汉唐先儒之书为荣,然后考取功名沿着“正途”入仕。而左宗棠独树一帜,18岁起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水道提纲》等视为至宝,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后,干脆潜心钻研地学、农学、荒政、漕政、盐政、河工、海防等经世之学,尤其以地学、农学最精。就像秦先生先所讲的,“尝考宗棠一生勋业,泰半在军功,而其用兵之神奇,与夫料敌之精审,无不得力于早岁舆地之学”。从左宗棠41岁出山后,戎幕坐啸,东平闽浙,西靖陕甘,收复新疆,无不来自经世致用之学。洋务运动时期,他创办福州船政局、兰州机器局,创办中国第一个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船政学堂,也是其经世致用之学的延续体现。抚今追昔,左宗棠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手机、游戏、娱乐而无法自拔,还是要多学点科学理论,多学点经济、管理、历史等知识,并且能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能够“做常德猫、抓常德鼠”。这块,市委办领导是用心良苦,前段时间专门给我们发了几本经典的经济类书籍,安排年轻干部轮流到乡镇、园区跟班学习,包括今天举办高规格的读书分享会,都是想更多锻炼我们、成就我们,让我们掌握更多经世致用的本领。所以,我们处在这么好的环境之中,要心怀感恩,珍惜机会,砥砺前行,以自身成长和工作成效回报办公室的关心厚爱。

三、运筹帷幄的经纬谋略。回顾左宗棠的一生,每次受命于危难之际,都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靠的是家国情怀,更靠他的经纬谋略。1852年,左宗棠一出山就面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的险境,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最终撤围北去。此后,面对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辅佐湖南巡抚骆秉章,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筹措军购,最终“内清四境”“外援五省”,造就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历史佳话。而最能体现左宗棠经纬谋略的就是收复新疆,当时面对一无军饷、二无粮食、三无枪炮的困境,先是科学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而后无饷就多方周旋向洋商华商借款2000多万两,无粮就令驻军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建立多条线路买粮运粮,无枪就让此前布局的“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最终在左宗棠运筹帷幄之下,一举收复新疆。收复新疆后,面对如何治疆的难题,左宗棠又推出屯田政策、按亩收赋、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建立新疆省,开置郡县,从此新疆与内地行政相统一,可谓是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没有左宗棠的惊世之才,没有他运筹帷幄的经纬谋略,但他谋事的精细,干事的稳重,办事的严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尤其我们党办人处在“首脑机关”,任何一点小失误都可能酿成大事故,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担当一点,主动把大事做圆满,把小事做精致,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四、不以肥家的崇俭之德。廉为官之本,俭为廉之基。清朝时期,作为督抚的左宗棠一年的养廉金为白银两三万两,但他每年寄回湘阴老家的却只有200两银子,其余全部赈济灾民或用于治军助学。1866年他捐献银两支持湘阴两建试馆;1869年湖湘水灾,他捐廉银赈灾;1877年陕西、甘肃大灾,他慷慨解囊……左宗棠家书中提及“助赈之事”就有66处之多。秦先生在所著另一本《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中写道:“他得意后,依然乐于帮助地方义举。这样,就常挥霍去他廉银所入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宗棠本人一生俭朴,即使位高爵显,依然“非宴客不用海菜”,平常多穿普通的棉布衣袍,只有公事场合才穿官服。戍边多年,在营帐中和士兵过一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封疆大吏来说,都能做到如此清廉节俭,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个清朝官员尚能如此,作为年轻党办人,更要带头勤俭节约,更要带头廉洁自律,什么东西不该拿,什么饭不该吃,什么地方不能去,心里要算“明白账”、不做“糊涂人”,真正让不以肥家的崇俭之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左宗棠人生大彻大悟后写的一副对联。对于秦先生而言,花费毕生心血把左宗棠的生平呈现在世人面前,似乎也在诠释这副对联。对每个人来说,人生能达到这种境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先生的《左宗棠全传》就值得大家一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