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务公开>文件规定>详细内容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贯彻落实〈湖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8-04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各区县市委和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和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常德市贯彻落实<湖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4日     

 

常德市贯彻落实《湖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任务分解表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举措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

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推进在产业园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就业的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大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国有企业分支机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车间班组等设立党组织。继续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工建,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加强产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把在新产业、新业态就业的产业工人及农民工最大限度组织到工会中来

 

市委组织部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市总工会

 

2

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头脑。强化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引导产业工人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等产业工人学雷锋志愿活动。建立和完善产业工人思想状况调查制度

市委宣传部

市总工会

市工信局

市人社局

市国资委

 

二、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

3

畅通参政议政渠道

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制定和实施涉及产业工人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要充分听取产业工人代表意见。积极推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

市委组织部

市委统战部

市总工会

4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进一步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听取产业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健全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市总工会

市国资委

市工信局

三、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

5

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各级政府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成一批“双高”“双优”职业院校。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实施办法,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技能培训机制。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高技能人才“师带徒”,企业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相关工作室专项经费。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公平保障农民工权益,提供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市人社局

市教育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国资委

市工信局

市总工会

6

改革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构建以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落实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

市人社局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市总工会

7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常德工匠”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各类职业培训载体建设,继续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项目,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育更多“常德工匠”。积极挖掘、培育和选树产业工人先进典型,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办好“工人阶级宣传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劳模工匠进学校、进课堂,进园区企业、进车间班组,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委宣传部

市工信局

市财政局

市国资委

市教育局

四、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8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取消学历、年限等限制,按规定破格晋升技术等级。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完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实现有效衔接

市人社局

市教育局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市总工会

9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技能人才资源信息库和公共服务网站,定期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推进与发达地区就业服务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我市产业工人规范有序流动

市人社局

市国资委

市总工会

10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

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试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有条件的企业可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长期稳定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按规定增加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比例,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多种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财政局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11

改进劳动和技能、智能竞赛体系,推进对外交流协作及创新创效活动

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地区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省市竞赛项目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智能竞赛机制,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能竞赛及集训基地。大力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对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奖励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协会开展技术协作、技术交流,增进我市与国内外产业工人交流互鉴。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推广。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创新成果库、创新人才库。总结推广各类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孵化模式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五、完善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

12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经济权益维护、安全健康权益维护等机制

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动人民团体协商深入发展,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健全和落实同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全面落实建筑等高风险行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建立“先参保、后开工”长效机制。保障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扩大“安康杯”竞赛参与面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政府办

市工信局

市卫健委

市应急局

市国资委

13

推行“互联网+”产业工人队伍服务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促进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城乡信息化建设内容。持续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建设网上“职工之家”,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实现网上维权帮扶、提供公共服务,让产业工人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组织活动

市总工会

市委网信办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信局

市国资委

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14

加强法治保障

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完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和群众监督、企业诚信等机制。适时修订维护企业职工权益方面的制度,研究制定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方面的制度

市总工会

市司法局

市人社局

15

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职业教育投入,落实中职生均拨款制度。创新职业培训补贴机制,加大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补贴力度。鼓励区县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金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

 

市财政局

 

市教育局

市人社局

16

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引导和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逐步实现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全市同类型公办职业院校标准。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准予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税务局



分享到: